天下雜誌的訪問


今天好多人分享我被天下雜誌訪問的文章,我的newsfeed完全被淹沒了。我想是本人出來面對的時候了。記者是我大學同學的老婆,來採訪的時候,並不是要以我為主題,主題是關於台灣和美國的產業鏈,我只是這個主題的一個採訪後記,畢竟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美國台勞。

關於這個訪問,我有一些想法,還有一些想解釋的:

一、我來美國工作確實是一連串意外造成的

我想每個人的人生大概都是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能完全改變人生的走向。如果當初不是遇到馮世邁,最後我一定不會到美國。如果不是遇到不景氣,我也不會進Facebook。不過除了運氣,我要自誇一下,我確實很努力:進Caltech很不容易,進Facebook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並不是說景氣不好,我「剛好」就進了Facebook,其實面試非常不容易。我的同事們都是非常優秀的人,能跟這組人工作我覺得很幸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在公司裡面我也一路遇到很多貴人,之前組裡的tech lead,教會我很多事情,還有我現在的老闆,給我很多機會展現身手。我除了感謝上帝的安排,也感謝這些一路上幫我教我的人

二、我無意批評台灣的工作環境

文章很大篇幅說台灣的待遇不佳,工作環境不好。我要強調我本人沒有這樣的想法。另外在何處工作本來就是個人選擇,在美國工作沒有比較高等。我其實很不喜歡人家強調地域,像是「矽谷」怎樣怎樣的、「紐約」怎樣怎樣,感覺待在那些地方就有什麼了不起一樣,其實沒有,不過也是地球上一個地方。會留在美國,只是我和我老婆面對各種因素的一項選擇,我們做這樣選擇的時候,其實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其實在那邊都很好,只要能安身立命,日子過得開心,都是一樣

三、台灣的工資待遇

全世界的資方都是一樣,給錢只要給到他想要的人才不會跳槽就可以了,再多給就是浪費。為什麼Google要給員工這麼多錢,因為他如果少給,人就跑去Facebook。事實就是台灣的企業只要給這樣的錢,就可以留住他想用的人。價格就是由供需決定的,並不是說資方「故意」要少給錢。就好比你去市場買菜,一把蔥十元就能買到的,你不會想出二十元。我覺得這件事情的重點並不是勞資對立,而是台灣的產業發展到了瓶頸,原本大賺的電子製造業出現衰退,導致薪資跟著衰退。怎麼找新的出路才應該是討論的重點

四、關於熱情

文章很大部分講熱情,我覺得這很重要。不過我想強調務實也很重要,其實我PhD學的是信號處理,我過去的熱情是信號處理,但是如果我畢業的時候堅持我一定就要做這個,找不到工作也要堅持下去,我猜想我今天日子應該不會太開心。過去我天天想破頭的信號處理,我現在完全放棄了,畢業後一點也沒用到了。我覺得工作除了看自己的喜好、能力,也要看看市場需求。我覺得賣不掉的東西,再有熱情、有創意也沒有用


天下雜誌的文章: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8390




留言

antung寫道…
我覺得您說的很好,也清楚表達立場,至於台勞是客氣了啦,如果那麼容易大家都想去,看過您求職刻苦自學那段,就好像是建中三年級自己學習,也想是運動健身的模式,我發覺大大真的是個可以自己學習想學的事情,克服任何學習帶來的挑戰,總之,祝福您闔府安康啦~
pinky寫道…
謝謝~但我真的是台勞啊,台灣籍再加上我是勞工,我以勞工為榮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下一站: Facebook

斷食期間吃黑巧克力會怎樣

可持續的健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