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宅男健身教室-20分鐘訓練

圖片
介紹一個我很喜歡的Workout 有效又省時 計時20分鐘,重複下列循環 ----- 5下拉單槓 10下伏地挺身 15下蹲站 ----- 看最多能做幾輪 我通常能做20輪左右 這邊還有很多類似的訓練 http://www.elementcrossfit.com/benchmark-workouts/ 沒單槓的話,5下單槓可以先改成仰臥起坐10下 不過我還是老話一句,單槓一定要有 去買那種鎖死在門框上的就可以了,最便宜又穩 http://www.amazon.com/Sunny-Health-Fitness-Door-Chin/dp/B0016BNDXI 希望各位阿宅都能擁有強健的體魄

論文整理

圖片
最近我和同事們和一些學界人士合作的研究論文 被Facebook貼出來了 因為我們的論文剛好是第一篇,所以標題 「 XORing Elephants: Novel Erasure Codes for Big Data」 也被 techcrunch寫出來 我趁機上Google Scholar整理了一下 我的論文出版列表 發現我的h-index竟然還有11,有點開心 不過我想我應該已經和學術界無緣了 我原本也有心想當一個教授 可是我已經回不去了 當初剛畢業去找或許還有幾會 現在經過這幾年被工業界「玷汙」之後應該條件變差很多 而且最近幾年也沒追到學術界流行什麼 回去了得重頭開始,沒有什麼優勢 在這邊可以看到我的論文出版列表 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en&user=zlb7A0oAAAAJ (此圖為一書的封面,我讀博士的時候寫了其中一章)

我媽媽

圖片
一直想寫下一些對母親的記憶,正好母親節到了,我想趁這個時候記下一些事情,也算是對母親的紀念 我媽媽1946年出生於台南,2012年過逝於台北,她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貧窮家庭,是六女一男小孩之中第四個女兒。她出生時候登記名字叫做「楊不纏」,以現在的標準,感覺是個蠻酷的名字,但是實際上我想她的童年必須在同儕間使用這種名字、另外伴隨而來的是我外公外婆的不重視,是非常痛苦的。我媽媽是個極度好強的人,我想這跟她有這樣童年經歷有關。她跟我說過小時候她揹舅舅出門,被人用石頭砸傷,部分血流到舅舅身上,回家後外公外婆只在乎舅舅,很緊張地檢查舅舅是不是受傷,真正受傷的她反而沒人關心。我覺得是這些受岐視的經歷養成了她那種剛強的個性 不過她非常聰明而且超級認真,在學習上面有很好的表現,根據阿姨們的描述:她就是一個整天讀書的nerd。她的姊姊們都只有小學畢業,原本外公也要她停止求學幫忙賺錢,但是因為她成績太好,她的老師特別到家中拜訪外公外婆要她繼續升學,外公覺得很有面子,她才得以繼續升學。她在台南一路靠成績優異保送升學,進了台南女中,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沒有家裡的支援,並且又要幫忙家中的雜務之下,能夠在學校有這樣的表現,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媽媽跟我們說這些事的時候,自己也覺得很驕傲 高中畢業後,外公要媽媽去工廠做文書的工作,媽媽還是想繼續求學,所以只好在全職工作之餘晚上自習,後來第二年考上淡江大學夜間部企管系。沒有家裡的支援之下,她獨自到台北工作求學,完成大學學業。媽媽說她到台北的時候,除了大包小包的東西,背後還背了一大坨棉被,「非常的聳(台語)」她說,這多少也描述了她獨自來台北求學的辛苦。她白天工作,晚上上課、讀書,根據她的說法,她就是在這個時候把身體弄壞了,中晚年之後她一直受身體病痛之苦。所以她時常叫我不要太認真,「這樣已經很好了,可以了,不用再好了」她都說這類的話 她是因為相親認識我爸爸的,我爸媽不常說他們認識的事情,現在想想他們幾乎很少說自己過去的事情。我覺得他們的人生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只是他們自己覺得平凡無奇,但對我們這代人而言,是很新奇的故事,沒有聽他們多說過去的事覺得可惜了。我以後要記得多跟小孩說自己過去的有趣故事 我媽是個很幽默的人,她的一項絕活就是模仿我爸,我爸因為有嚴重的台灣國語,又常常說一些很經典的口頭禪,所以模仿起來非常好笑。我爸媽有著完全

林益世裁判書的節錄

下面是法院不認為林益世構成貪汙的理由,請各位鍵盤法官一同研究,大家與其憤怒、幹譙、羨慕,不如來趁機來研究一下法律。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裁判書 -- 刑事類 101,金訴,47 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 5. 節錄綜上可知,最高法院歷來對於公務員收賄等罪有關「職務上之行為」,原則上採取「法定職務權限範圍說」之觀點。此在行賄者與收賄公務員約定之賄賂對價事項,正係要求收賄公務員就其本身職務權限為特定行為之行使或不行使之情形,固無疑問(即「親自滿足對價事項型」)。然依現今公務員體系具有指揮監督、人事任命等關係之構造,高階公務員確可藉由自己所具有諸如人事權、指揮監督權(上下或平行監督)等特定職務權限,而實質參與、干預或影響其他較低階政府機關或公務員為特定之公務決定或執行(即「假手他人滿足對價事項型」)。此情形,毋寧更是造成國民不信賴政府機關公務執行公正性之主因。純粹的「法定職務權限範圍」說,除使高階公務員盡得以輕易脫免貪污罪責,更無法正確詮釋本罪所要打擊之貪污行為,並非法之正確適用。參諸本罪的保護法益,不僅在要求公務員公正執行法定職務,亦在保護一般國民對於公務員職務行使公正性之信賴。因此在「假手他人滿足對價事項型」之場合,倘收賄公務員係透過其法定職務權限或與之具有密接關聯行為(下稱「職務密接關聯行為」)之行使,直接或間接對於其他政府機關或公務員有關公務決定或執行,實質上產生具有關鍵性之影響力,進而滿足賄賂對價所約定之事項,其造成國民對於公務執行公正性之不信賴,影響更詎。最高法院前述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龍潭工業區購地案」及「陳敏薰人事賄賂案」判決及101年度台上字第6482號「二次金改金融控股公司合併案」判決,針對「總統」藉由附隨於人事任命權之實質決定權,而對「所任命之政府官員」有關「公務決定或執行」,利用親自參與、影響或干預而發揮實質影響力之整體行政行為,亦認為係總統「職務上之行為」,其意旨即在此。 6.本院就所謂「職務上之行為」,進一步闡釋所持意見如下(另參附圖一之1至附圖一之2圖說所示):在一般「親自滿足對價事項型」之情形,收賄等公務員直接藉由其基於法律或命令所明定(如機關組織法、行政作用法、法規命令、職權或職務命令、機關內部行政規則等)之法定職務權限所應為或得為之公務行為(即「法定職務權

筆記工作法

圖片
我是個很容易分心的人,我一生一直在跟專心工作這件事情奮戰。之前寫過兩篇關於怎麼專心的文章,講的方法大致差不多,就是要用一個計時器,然後在時間沒到之前不能分心,如果分心的話,就要重新計時 「Pomodoro 專心法」: http://pinky-monkey.blogspot.com/2013/01/pomodoro.html 「Now Habit 我的解藥」: http://pinky-monkey.blogspot.com/2008/01/now-habit.html 專心的單位以半小時為目標,萬事起頭難,只要一熬過一開始那沒有頭緒的階段,後面自然做得很順,所以忍耐、不讓自己分心撐過半小時就能突破這個障礙 不過我最近遇到的難題是:用這個方法也沒用,因為我回到座位時就很多人來問問題、討論事情,再加上我常常開會,很難得到半小時的不被打斷的完整時間。我常常剛準備要來專心就有人來討論事情,然後我就忘了自己剛剛在做什麼,然後就去讀信,讀一讀才發現,啊!我剛剛那事還做到一半,而且事情做那邊也忘記了,很像老年痴呆症 前幾天突然想到,我可以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用Evernote(註一)記起來,然後把Evernote視窗開在一個明顯的地方(註二),這樣子我不管中間怎麼被打斷或是怎樣分了心,只要我回神之後馬上去看這一個Evernote視窗。我就會知道現在自己正在做什麼。這有點像有部還不錯的電影叫「Memento」講一個沒有記憶力的人,靠著記筆記來思考和生活跟欺騙自己 http://www.imdb.com/title/tt0209144/ 後來我在這個記事本裡愈記愈多東西,我一開始除了寫現在正在做的事之外,我還會寫一個小小的目標,還有我預計會花多久時間,規劃的步驟,可能遇到的困難等等。工作時,我會在工作和這個小筆記視窗之間來回。如果是寫程式,我改好了那個檔案或是測試過了某個步驟,我都會在筆記本記下。然後一開始規劃的步驟如果完成了,我就會用 刪除記號 把它刪掉,如果中間做到一半發現要增加步驟,我也會去這個小筆記視窗修改,總之這個小視窗像我的第二個腦,我想到什麼就寫到這個裡面 其實這個方法也是在資料庫系統常常會使用的一個方法,叫做check pointing(註三):系統會不時把目前的狀態寫到硬碟去,這樣子如果系統出現失敗,回復的時候

關於Big Data

圖片
這兩天看到兩位學長們寫的,關於Big Data的好文,貼在最這邊分享給大家 翟本喬學長寫的「IoT 和 Big Data 商機的迷思」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ben-jai/iot-%E5%92%8C-big-data-%E5%95%86%E6%A9%9F%E7%9A%84%E8%BF%B7%E6%80%9D/10151577263144113 洪士灝學長寫的 「Big Data技術是台灣的未來?是有機會的,但是不要編神話好嗎?」 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3/04/big-data.html 「什麼是Big Data研究」 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3/04/big-data_18.html 我自己也想發表點簡單的意見,我才疏學淺,見識遠不及學長們,只是說說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我接觸Big Data是在Facebook加入第一個組:Data Infrastructure的時候,在這個組我做的是Hadoop的開發,我是Facebook早期從事Hadoop開發的人員之一,Facebook有兩個重要的Hadoop項目:HDFS-RAID和Corona我都有參與,寫了不少的程式(見註一)。我也是第一個Facebook自己培養出來的Hadoop Committer(見註二),也實際操作過數千台的Hadoop機群 我現在沒有在從事Hadoop本身開發了,但是現在在的Search Team使用Hadoop來建立索引,是Hadoop的上層重度使用者。總之我對Big Data是有一些背景的,從底層怎麼實作、管理到最上層如何使用都有一些了解 什麼是Big Data?我想簡單的說就是資料太大,大到一台機器沒辦法放下,要用幾十、甚至幾千台電腦來放,資料放在分散的機器上面,計算和儲存上面跟以前非常不同,所以有很多新的技術問題。Hadoop只是其中一個處理Big Data的軟體,還有很多其他的軟體,只是Hadoop是免費的開放程式碼,又有Yahoo、Facebook、Twitter、Netflix這些大公司在使用、支援,所以非常流行。才會讓大家有一個印象認為Big Data就是Hadoop 我覺得Big Data這幾年會

Facebook粉絲團

我剛才建了一個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roductiveguy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去這個粉絲團按讚,之後我寫的文章就會自動出現在你的Facebook裡 現在很少人會想到要點開一個Blog來看了,RSS這種東西也只有很少數的人會用,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看Facebook的新聞。為了順應潮流,(而且我怎麼能不用自己公司的超棒產品呢?)我決定開了一個Facebook粉絲團,以後應該會把文章同時貼在兩個地方 我這幾天有認真考慮要不要好好經營這個Blog,讓它有多點讀者。我想過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我又不賺廣告費,我也沒法從中得到什麼實質的經濟回饋。而且還冒著拋頭露面,被人批評的風險。我的網誌是從MSN Space一路過來的,以前是寫給朋友同學看的,所以我用的是真名,而且讀者甚至知道我什麼學校畢業,在那邊上班。這樣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外面,其實有點可怕 不過我也很想把自己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想成為一位對輿論有正面影響的知識份子。我自知學養見識都還很淺,不敢說我寫的東西就多了不得。我只是希望只是在我經驗範圍,我比較了解的事物,能跟大家分享交流。在網路上寫作,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刺激自己成長的方式。而寫給大家看,得到別人肯定,的確一件很令人滿足的事情 不過我很忙,不知道這個熱忱會持續多久。之前大女兒出生之後,網誌大概快一年沒有寫。我希望我之後能規律地在這分享一些有用的東西 好了,快去按讚了 順便分享這個link叫你朋友通通按讚吧!

八年的網誌

圖片
這兩天因為受訪的關係,我的Blog流量爆增,因為知道會有很多人來看,昨天把我的Blog從以前到現在看了一遍。想說清理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不適當的內容:P,有的話要趕快移除 我從2005年開始在MSN Space上寫文章(到現在MSN都倒了,天啊),2007年移到Blogger,到現在已經將近八年了。一路看我著自己寫的文章,不只主題改變了很多了,寫的風格也差很多,一開始都是寫給MSN上的朋友看的,風格很搞笑,笑這個罵那個的,現在看還是覺得自己好好笑,而且裡面很多自己私人生活圈的瑣事。後來移到Blogger之後,因為開始很多陌生人來看了,就變得比較一板一眼。到後來2009年上班之後,要顧慮的事更多了,內容簡直嚴肅到爆炸,想聊公司的事,又怕到時候不小心洩漏個什麼祕密被開除。我自己也變得很不喜歡寫,每次想寫什麼,打沒幾個字就刪刪刪,想說這寫這個不妥,有很多人會看,必須寫得面面俱到,真的很難寫,像便祕一樣,跟以前那種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風格很不一樣 昨天看的時候,剛好跟我一位Caltech學弟在聊天,貼了很多篇以前的文章給他看,我們都覺得以前在Caltech的時光好快樂。這學弟跟我非常有緣,是我建中、台大、Caltech的學弟,後來又被我拉來Facebook,現在在Facebook則是我的組員,學經歷和我一模一樣(題外話,我覺得天下雜誌才應該要去訪問他才對,他以前還得過IMO數學銀牌,而且是 Caltech Charles Wilts Prize 2012年得主,是正港的資優生,應該比我更有話題性,不然啇周來訪問一下他好了)。所以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記憶,他也是我排名第二的好朋友 我們有時候在公司的時候會覺得讀了PhD很不值,因為花了五年,然後PhD的那些技能(讀paper、寫paper)在公司裡面用處不是很明顯,公司裡很多大學畢業就出來撈錢的人,幾年後就賺比PhD畢業還多錢了。但是昨天看那些的文章的時候,覺得PhD的日子很好,有很多空閒時間探索人生。不像現在時間都被工作塞滿,然後剩下來的時間也都在想買房子、買那一支股票之類的俗事。其實讀PhD對我的人生而言,還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我也很慶幸以前有留下這些網誌,因為這些東西現在想寫也寫不出來了 好吧,現在要回到這文章的主題了,要來回顧一些老文章 認真的老翁,很廢的我 :2006年,剛剛說的學弟剛加入我們實驗室的時候

天下雜誌的訪問

今天好多人分享我被天下雜誌訪問的文章,我的newsfeed完全被淹沒了。我想是本人出來面對的時候了。記者是我大學同學的老婆,來採訪的時候,並不是要以我為主題,主題是關於台灣和美國的產業鏈,我只是這個主題的一個採訪後記,畢竟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美國台勞。 關於這個訪問,我有一些想法,還有一些想解釋的: 一、我來美國工作確實是一連串意外造成的 我想每個人的人生大概都是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能完全改變人生的走向。如果當初不是遇到馮世邁,最後我一定不會到美國。如果不是遇到不景氣,我也不會進Facebook。不過除了運氣,我要自誇一下,我確實很努力:進Caltech很不容易,進Facebook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並不是說景氣不好,我「剛好」就進了Facebook,其實面試非常不容易。我的同事們都是非常優秀的人,能跟這組人工作我覺得很幸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在公司裡面我也一路遇到很多貴人,之前組裡的tech lead,教會我很多事情,還有我現在的老闆,給我很多機會展現身手。我除了感謝上帝的安排,也感謝這些一路上幫我教我的人 二、我無意批評台灣的工作環境 文章很大篇幅說台灣的待遇不佳,工作環境不好。我要強調我本人沒有這樣的想法。另外在何處工作本來就是個人選擇,在美國工作沒有比較高等。我其實很不喜歡人家強調地域,像是「矽谷」怎樣怎樣的、「紐約」怎樣怎樣,感覺待在那些地方就有什麼了不起一樣,其實沒有,不過也是地球上一個地方。會留在美國,只是我和我老婆面對各種因素的一項選擇,我們做這樣選擇的時候,其實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其實在那邊都很好,只要能安身立命,日子過得開心,都是一樣 三、台灣的工資待遇 全世界的資方都是一樣,給錢只要給到他想要的人才不會跳槽就可以了,再多給就是浪費。為什麼Google要給員工這麼多錢,因為他如果少給,人就跑去Facebook。事實就是台灣的企業只要給這樣的錢,就可以留住他想用的人。價格就是由供需決定的,並不是說資方「故意」要少給錢。就好比你去市場買菜,一把蔥十元就能買到的,你不會想出二十元。我覺得這件事情的重點並不是勞資對立,而是台灣的產業發展到了瓶頸,原本大賺的電子製造業出現衰退,導致薪資跟著衰退。怎麼找新的出路才應該是討論的重點 四、關於熱情 文章很大部分講熱情,我覺得這很重要

寫程式是一種超能力

圖片
昨天在Facebook上很多人分享這個「大部分學校都沒教的」影片,是由一個網站 code.org 拍的,找來柯林頓、比爾蓋茲、Mark Zuckburg等等一堆名人強調編寫程式的重要性。上這個網站登錄了一下,它是推廣寫程式教育的non-profit網站。我覺得這件事蠻有意義的,現在很多人還不懂寫程式在這個時代的的真正意義,寫程式這項技術其實比一般人想像中重要得多 電腦結合連結全球的網路,電腦不斷增強的計算能力和不斷下跌的價格,加上網路連結速度愈來愈快,一個人寫的程式可以瞬間成為全世界人使用的工具。網路上的內容,經過近二十年的累積,加上過去的文件也幾乎全部數位化,讓全世界的知識都存在網路上,經過適當的處理、建立索引,讓網路成為一個全知的智者,所有人類知識能回答的問題,幾乎全能在此找出答案。這樣的環境使得寫程式成為現代非常重要的能力 寫程式就是控制電腦照你的心意去做事的能力。我想會寫程式和不會寫程式的差別,就如同石器時代會用石器的人和不會用石器的人的差別。還有文字和紙發明後,會讀寫文字和不會讀寫文字的人的差別。學會控制電腦的能力,在這個時代的優勢非比尋常 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人說coding是最接近超能力的一種能力。我想寫軟體之所以很像超能力,是在於它的可擴展性,石器時代的人就算再會用石器,他能做到的可能只是提升到三、五倍的生產力,但是現今軟體可以跑在網路上千百萬台計算設備上,你寫一個應用在AWS上、在Google App Engine上、在IOS上、在Android上,就能跑在千百萬台資料中心的伺服器,或是跑在幾百萬人的手機上面,這種近乎無限的擴展性,讓個人能發揮出超級英雄般的影響力。一個人寫了一個APP,在APP store上如果百萬人去下載,使用它,就能改善百萬人的生活,生產力可以到千倍萬倍,這就是超能力 軟體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它是能夠一個人從頭到尾(end to end)全部做完的,因為現在有AWS、Heroku、Google App Engine這些平台,你只要有idea,有執行力,就能獨力完成一個有用的東西。如果是硬體,你得做晶片設計、得有半導體廠、有人幫你做機械設計、還有富士康大軍幫你製造。做軟體,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做出來 以前在台灣高中以前不教程式(我已經很多年不在台灣生活了,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練打字的好地方

圖片
打字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技能,是人和電腦通訊的物理層,打字速度就是人腦對電腦的上傳頻寬 我每天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對電腦輸入我腦中的東西,當然這打字速度並不是工作速度的瓶頸,不然我就會坐在那邊整天不停的打字。但是夠快的打字速度能讓我和電腦快速地來回溝通,腦中的想法也能更流暢地實現出來。我看同事之間,生產力高的人多半打字很快,也有少數例外,例如我之前的組有個同事只用一根手指打字,但他很強 我打字並不算非常快,但是應該有中上水準,中英打大致都在每分鐘80字左右,我最近想要再提升一些,所以找了幾個網站練習,這些網站有的非常好玩,會上癮,就來推薦一下 Type Racer 這個應該是最有名,也最好玩的,跟其他人拚速度,每個人會化身成一台車,看誰先衝到終點,很多高手,競爭之下很快會進步,裡面打的文章也很有意思,都是一些書、電影、歌詞裡面的佳句,打的時候可以順便讀一讀有趣的好文 http://play.typeracer.com 網站也有支援中打的練習,但是文章就是英打的文章用電腦翻譯的,變成很古怪的文字,而且對無蝦米的支援不是很好,在打字中間的時候會一直顯示錯字,有點傷眼 http://play.typeracer.com/?universe=lang_zh-tw 最有趣的是這個coding的打字競賽,程式師平常打的字跟平常的文章很不一樣,很多(#&*這些符號,這邊讓你可以練習到這類的字。我覺得練這個應該對寫程式的打字很有幫助,打字練習的內容是一些open source project,像是Linux kernal、Apache Tomcat。不過它的缺點就是排版很怪,沒有換行,而且裡面的內容不多,很快就會一直打重複的東西,有點無聊 http://play.typeracer.com/?universe=code Typing.io 讓你照著打open source project,排版比Type Racer的好,內容也豐富很多,而且一次打一大段,可以大概看到code在做什麼,也可以順便讀一下人家open source的程式是怎麼寫的。缺點是沒有別人可以對戰,只能自己一個人孤單的打字,沒有競爭的快感。不過我還是很推薦這個 http://typing.io/ Typing Mani

evernote好用

圖片
最近很愛用evernote,只要腦子裡有什麼有趣、有用的想法、或是計畫要做的事情,就會打開evernote來記,現在一天平均大約會記十則的小筆記,用了evernote對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 evernote是一個筆記軟體 ,會把你寫的筆記存在遠端,它存在有各種介面,有windows、有mac、有web、有ios、有android,基本上就是一個記事本,但你寫的東西會存在遠端,你換電腦後或是用手機的時候,這些筆記會同步到別的地方去 之前我覺得用gmail寄信給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再多一個地方放東西,很早以前曾經寫過一篇關於 用gmail寫日記的文章 ,我用gmail寫日記已經行之有年了,累積了很多珍貴的想法和回憶 ,現在我用gmail搜尋日記可以快速找到過去幾年發生過的事情 不過evernote把這些提升到另一個境界,因為它介面好而且快。gmail是個email系統,不是為了給自己寫筆記而生,但evernote的介面就是為了做這件事而做的,不但可以快速的記事,搜尋和瀏覽也做得更好,還有各種方便的shortcuts,還有很多功能像是合併筆記,這些都是gmail裡辦不到的 evernote和gmail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就是evernote可以修改過去的筆記,用gmail就不行,一寄出去就不能改。所以這兩者的使用方式非常不同。用gmail我只是寫一篇文章,然後寄給自己,之後就處於一種唯讀的狀態。用evernote的時候,我常開了一個標題,過幾天有了新的資訊就一直修改、加入新的內容,讓我可以在同一個主題上長時間一直演進 寫筆記對我來說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想法打出文字後再讀入腦子裡反饋,這個迴路會讓想法一直修正改進,人腦無法同時記下很多事,但配合鍵盤和電腦成為思考工具就能,我想這就像人使用計算紙比心算能計算更複雜的東西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能快速寫下想法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用evernote讓這些想法可以長時間一直跟著我到我的工作的電腦、家裡的電腦、手機、平板電腦,讓我能隨手可得 (題外話:這幾年用電腦寫日記的想法是,用電腦寫比手寫強多了,因為打字速度真的比寫字快太多了,速度快了,腦->手->眼->腦的這個迴路就更快,使得用文字思考的效率提升。) 另一個用evernote的好處是排除壓力,把一件不得不做的棘手事情

我的健身設備

圖片
現在我幾乎都在家裡訓練,因為比較方便又省時間。加上現在天氣變很冷,所以最近都不在外面跑步,我超怕冷。今天我要來介紹我家裡的健身設備 前院 現在比較少在前院訓練,因為很冷,但天氣好的時候在前院訓練真的是很不錯,因為空氣比較好。單槓是我自己鎖上去的,因為我的電鑽很爛,鑽的時候手痠死了,不過裝完後非常穩,在上面搖來搖去也不會有任何鬆動的感覺。單槓很高,要跳上去才抓得到 我在這常做的一個訓練: 「蹲伏起立引體向上」* 100 就是一個蹲伏起立後跳上去拉單槓,做一百個 車庫 我超愛車庫,之前的人生中一直住在公寓裡面,以前沒有住過有車庫的房子。直到去年買房子後,才知道車庫的好,可以放東西,可以運動,可以在裡面修理東西、搞東搞西的 (還可以創業)。我最近都是在車庫訓練 車庫有個裝在天花板的單槓,也很穩,不過沒有前院的那麼高,這個伸手就能摸到 可調式啞鈴是我買過最貴的器材,記得好像花了接近四百塊,底座一百五十塊還要另外買,長椅可以拿來做臥推,以前還沒買跳台的時候也拿它來當跳台用 Parallettes查中文翻譯查不到,我是拿它來做倒立伏地挺身,這樣可以加大活動範圍。槓鈴我拿來做挺舉,就是把槓鈴從地上拿到頭頂,雖然不重但活動範圍很大,做一百個也是會累死人的。這東西很便宜,Amazon加上運費才50塊 這個現在很少用了,因為單槓加上吊環也可以做dip 我買了這麼多東西,如果有人問什麼東西最值得買,我覺得是單槓,其他東西都可以不用。練胸肩、三頭肌就做伏地挺身,嫌不操的夠就做單手伏地挺身,跳躍伏地挺身,倒立伏地挺身。練下盤就做蹲站、蹲跳、單腿蹲站、單腿蹲跳。只有背部,沒有設備很難練到背,我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徒手練到背。拉單槓對強化背部很有效 再來第二個值得買的就是跳繩,因為很便宜又不佔位,練雙迴旋跳繩非常有效

畢業後的第一篇paper

圖片
最近我們跟USC的研究人員合發了一篇Paper http://smahesh.com/HadoopUSC/ 講的是一種用在分散儲存系統的糾錯碼 我來用白話介紹一下,不過會有點長,要有耐心跟好奇心的小朋友才可以看下去哦。(之前在另一篇< 上班以來做過的事 >有簡單介紹過一點點) 分散儲存系統就像是現在很流行的詞「雲端」,可以把大量的內容存到這系統裡,這系統裡面的構成是上千上萬台電腦,最終會把你在客戶端的內容存到系統中某台電腦的某個硬碟上,這樣的系統存在相當多複雜的問題,像是怎麼分配那個檔案存在那台機器,怎麼讓很多人會同時讀寫 其中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在機器故障的時候,怎麼讓系統還能正常工作 為什麼機器故障這麼重要,如果你家裡一台電腦一年才壞一次,照這速率,Data center裡的幾千台電腦,每天都會壞掉幾十台 上圖取自paper,顯示在Facebook一個3000台機器的機群裡,每天故障機器的數目。如果說我們對故障不做任何處理,讀寫就會失敗,還有可能會永久失去資料 一般的做法把資料分成小塊,每個小塊都存三個副本,這樣子如果有一個副本壞了,可以去讀其他兩個副本,而且在這時候要快點再多複製一個副本,以保持副本數為三,這方法可以抵抗兩台機器同時故障,但三台就不能保證,這方法的缺點就是三個副本會讓成本變三倍 我們在Facebook做了一個Project叫做 HDFS-RAID 。不同於三個副本的方法,我們用的是一份原來的副本,再加上一些糾錯碼(Error Correcting Code)。糾錯碼在通訊領域是已經非常成熟的技術,在DVD、WIFI、3G,有通訊的地方就有這技術。你想想看DVD為什麼常常刮得亂七八糟還是能看,就是歸功於這個技術 這個方法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就是空間變小很多,因為加上的糾錯碼只有副本的0.4倍大,原本變大三倍的資料變得只有1.4倍,第二就是容錯能力變強,原本可以抵抗兩個錯誤,現在可以抵抗四個錯誤,也就是能在四台機器同時故障的情況下讀取 因為我的背景是無線通訊,做這件工作讓我學以致用,非常開心。在一次Hackathon裡我就寫好了ReedSolomon(某種糾錯碼)的encoder/decoder,之後又用了以前學過的矩陣計算的方法讓它加快許多,現在這些Code都已經上線跑了很久,節省

Pomodoro專心法

圖片
最近習得了一個增加工作效率的方法,覺得有效,來分享一下 最近我覺得上班變得很沒效率,很難專心,常常到處看看,讀信或看Facebook,或看股票、看特價網站或用訊息聊天,尤其遇到比較棘手的工作,就會這邊摸摸那邊拖拖 幾年前曾經讀過一本講克服拖延的書叫做< Now Habit >,還在這裡 寫了心得 ,我重讀了這本書,希望能提升一下效率,書裡面有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以「專注的半小時」為工作單位,重讀完之後我就想找個計時的app來用,在找app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關鍵字叫,「Pomodoro Technique」 Pomodoro Technique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方法,跟<<Now Habit>>類似,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先跟自己宣告,說我接下來的半小時就是要做某件工作,例如:找某個Bug,寫某個Feature,寫篇Blog,做投影片,再來就按下半小時的計時器,在這段時間內,除了這件事之外,不能做別的事,例如不能上網看個股票,回個Facebook message之類的,如果想到有什麼重要的事,就寫在一張紙上,然後馬上回到這件事情上面,如果真的不得已被打斷的話,就要重新計時,直到計時完成半小時,就是「完成了一個Pomodoro」 我覺得這方法的好處就是能真正的專心,因為中間如果分心了這半小時就不能算,所以到最後只有專心的時間會記錄下來,如果一天完成了四次,就是完完整整的二小時的專注時間,二小時完全專注可以做很可觀的事,比東摸西摸八小時來得強多了 通常我完成幾個Pomodoro後,會給馬上自己一些獎勵,看看特價網站之類的,給自己心理上建立一個正回饋 除了專注半小時之外,這個方法還強調一個短時間的休息,專注半小時之後休息五分鐘再開始下一次,然後連續做完幾回 用這個方式工作之後,工作的單位就可以用Pomodoro的數量來計,例如可以規定自己一天要完成幾個Pomodoro,也可以記錄自己一週每天各完成幾個Pomodoro,這樣可以追蹤自己的工作效率 這裡有 幾個Pomodoro apps 可以試,有的可以幫你記錄一天完成幾次,不過我最後用的是 這一個 名字的來由,Pomodoro是義大利文的蕃苆,因為料理計時器常設計成蕃苆的樣子,所以以Pomodoro來當作Timer的意思,叫「Timer Technique」聽